訓練手冊諮詢延長至1月15日之後,繼續收到多份對不同項目手冊的意見。我當然亦堅守工作態度,細讀所有意見,以便與各委員會商討,提供方向性指引。
今天晚上雖然有應酬夜歸,回家後在電郵中收到一份對山藝訓練手冊的意見書,亦不顧疲累,立即閱讀。細讀內容之後,又有一番感受。
意見書長達5頁,主要內容非常有建設性,提出不少具體建議,可見筆者對山藝運動發展的誠意及投入。但這份豐厚的誠意,亦同時令文中帶出一些感性的內容。這份意見書已由筆者公開各會員,故亦不防在這裡帶出部份一同分享。
意見書中提出:
『近幾年來,香港攀山總會的「山藝訓練手冊」每每隨著總會領導層的轉換而不停修改,在歷次的修改中,都引發了大大小小的爭論,觀乎這歷次爭論的源頭,都表明了香港攀山總會是一個「人治」的,而不是一個「法治」的機構;缺少了一個保護和啟動修改「山藝訓練手冊」的機制。以致當總會領導層出現更替時,領導層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而隨意修改這份關乎香港山藝活動發展的重要文件。………沒有山藝教練對「山藝訓練手冊」的切實執行,它也只不過是一份冠冕堂煌,空洞無物,高高置在總會之上,讓人敬奉、參拜的文件而矣。』
總會的管理層 (我不同意“領導層”這個名詞,因為在總會內無上、下之分),由2002年至今無大變動。而由數月前修訂了的「基本手冊」,以至現在諮詢中的各項「訓練手冊」,亦已是醞釀多年,繼而承接最後一屆執行委員會的多項工作之一。各項目的「訓練手冊」,由不同之專項委員會負責草擬,參與工作之委員數目共達三十多人。何以會出現“領導層出現更替”及“人治”之說法呢?「訓練手冊」的修訂,亦正是希望所有會員在訓練及評審工作中,有更完整的“法則”可依據,避免個人主觀判斷。
教練是否對「訓練手冊」切實執行,這是個人操手及執行紀律的問題。若所有人都不嚴守尊重「訓練手冊」,那麼還有誰去“敬奉、參拜”它呢?
至於是「爭論」,還是「討論」,這衹是關乎參與者的態度及動機而矣。
也許香港人實在受近年的政治生態影響太深了。凡對事件持不同意見者,習慣先以存在陰謀論的心態,繼而以感性、激烈的言詞去表達。
理事會及各委員會非常鼓勵會員對「訓練手冊」修訂內容提出所有意見。希望集眾人智慧,完善沿用了十多年的舊手冊,與時並進,達致一份大部份會員認同接受,可依據長久執行的“守則”。公開諮詢,亦正是配合這個目的。
情緒化及煽動性的言詞,對實質完善手冊內容細則,毫無幫助。